三商美邦人壽以實踐永續承諾為企業使命,全面評估氣候變遷對價值鏈實際與潛在影響,強化氣候治理,積極推動低碳行動方案,攜手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共同邁向永續環境的目標。
依據「保險業氣候相關風險財務揭露指引」、「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保險業內部控制三道防線實務守則」及本公司「風險管理政策」,訂定「氣候變遷風險管理辦法」,以建立氣候變遷風險管理與機會機制,並採用TCFD 公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框架: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核心要素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本公司建立氣候治理架構,透過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及三道防線相關權責部室,進行系統性分工職責,以確保氣候變遷風險管理之落實。
董事會為氣候風險管理制度之最高決策單位,主要負責監督管理企業氣候相關風險、鑑別氣候相關機會及核准氣候風險管理辦法等。董事會轄下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為風險管理的最高管理階層,每季召開一次會議,除評估風險管理制度運作情形與風險管理報告,亦負責擬定氣候風險管理政策,評估氣候風險管理之執行情況,並向董事會呈報。
風險管理部與首長辦公室負責統籌公司日常氣候風險之監控、衡量及評估等執行面之實際事務推動,引導公司投資活動與營運活動之相關部門落實氣候風險管理之業務,並將管理成果定期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呈報。
由風險管理部負責執行氣候變遷風險管理相關事務,將氣候風險納入風管政策並制定「氣候變遷風險管理辦法」,供第一道防線執行氣候風險管理流程,如辨別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其業務範圍內之影響,佐以量化情境分析;另由首長辦公室確保其執行結果與公司及ESG 之目標一致,以引導相關部室進行氣候變遷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部每年將管理成果呈報風險管理委員會。
根據「保險業氣候相關風險財務揭露指引」要求,保險業應訂定氣候相關風險依重大性排序之判斷指標,並依重大性標準將氣候相關風險排列優先順序。本公司採「整體風險排序」及「個別風險排序」兩種方法辨識重大性。
整體風險排序:由TCFD 小組透過內部問卷調查,依影響程度及發生可能性進行評估,並據此進行重大性排序,作為優先投入資源以因應重大風險與機會之參考依據。
個別風險排序:針對「氣候轉型風險」,以Moody's 發佈之產業氣候風險等級報告作為重大性評估標準,並據此排序各產業有價證券投資標的之風險高低。針對「氣候實體風險」,則依據「淹水風險係數、樓層與屋齡」等關鍵因子,評估並排序投資性不動產、房貸業務擔保品及營運據點所在地區的風險等級。在完成氣候風險重大性排序後,進一步執行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以強化風險管理與因應策略。
第一道防線相關權責部門負責辨別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其業務範圍內的影響程度及潛在財務影響,並依據氣候風險與機會指標,盤點前一年度的風險曝險情形。相關資訊經彙整後提交風險管理部,最終完成「氣候風險與機會彙整表」。
公司依據TCFD 風險分類進行風險衡量及回應,並考量情境資料可獲取性,針對投融資活動及營運活動,分別進行氣候轉型風險與氣候實體風險的量化情境分析。至於其他業務活動,則採取質化方式描述相關風險。
本公司氣候使命為:「支持台灣及全球達成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由第一道防線執行氣候變遷風險管理之流程,鑑別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對業務、商品、投資及放款等面向之財務影響後,依評估結果及氣候使命擬訂氣候相關策略,內容如下:
「風險管理政策」所涵蓋之各類風險原有資產風險( 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保險風險、資產負債配合風險、資本適足性風險、作業風險、策略風險及信譽風險,後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控管範圍中,由各部室依風險管理原則,並循辨識、衡量、管理與監控之循環程序積極管理對公司可能產生之負面影響。
本公司依「保險業內部控制三道防線實務守則」進行氣候變遷風險管理:
本公司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風險管理政策」中,並訂定「氣候變遷風險管理辦法」進行控管,在第一道防線執行氣候風險管理時,分析各項風險因子與既有風險之關聯並建立其連結,以整合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由第一道防線執行氣候風險管理之辨識,針對所辨識出之各項主要風險/機會因子,衡量其對公司業務、商品、投資及放款可能造成之潛在財務影響(如投資收益/營業收入減少、營業費用增加或理賠支出增加等影響),依評估結果擬定並執行短、中、長期因應策略,並將相關執行成效提報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審視。
針對有價證券投資,現已參考Moody's 的研究報告執行產業別氣候風險分析。依據各產業別之投資比重,先排列出各產業別之氣候風險對公司暴險程度,再挑選前三大高氣候風險產業進行情境分析,依排序結果前三大產業別分別為銀行、石油天然氣及公用事業。2024 年12 月底投資組合對前三大高氣候風險產業之曝險占比約為56%。
本公司考量溫室氣體排放路徑進行實體風險情境分析,運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 於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發布之SSP5-8.5 情境在2040-2060 年間之「淹水災害風險圖」,推估未來淹水災害風險,考量危害度(發生極端降雨的機率)、脆弱度(特定降雨條件下的淹水範圍)及暴險度(人口密度越高,暴險度越高)評估該地區風險等級(相對風險),並綜合評估標的物樓層及屋齡,以鑑別本公司高風險不動產。辨識高風險不動產情境假設包含以下鑑別因子:
▶ 淹水風險係數:依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 於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發布之「淹水災害風險圖」,推估未來降雨資料,將淹水風險係 數分為Risk1~Risk5 (數值越高,風險越大)
▶ 樓層係數:標的樓層於 1 樓以下風險係數為 3,2~4 樓為 2,5 樓以上為 1
▶ 屋齡係數:標的屋齡 31 年以上風險係數為 3,11~30 年為 2,10 年以下為 1
依照標的物資訊進行風險評估及分級,綜合分數(三項因子相乘)超過35 分為高風險,11~35分為中風險,小於10 分為低風險。截至2024 年底持有19 件投資性不動產中,有7 件(37%) 為高風險;房貸業務擔保品分布全台各縣市,有319 件(6%) 屬高風險;營運據點則有1 處(2%) 評估為高風險。已採取相關管理作為及措施,以降低實體風險帶來的影響。
於制定風險胃納、策略及營運計畫時,將所辨識之氣候變遷風險納入考量,並訂定氣候變遷風險之指標及目標,每年相關權責部室監控及管理氣候風險/機會之指標及目標達成情形,風險管理部將執行情形呈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
配合全球淨零政策,制定相關策略、指標與目標,積極管理氣候變遷風險,以支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
既有風險胃納指標中,「中華信評之財務實力評等( 長期評等) 不低於twA-」所涵蓋之面向包含ESG 指標,其中環境指標(Environmental) 已涵蓋氣候變遷風險及實體風險等環境信用因子,故即反映公司氣候風險管理能力之結果。